吕梁山脉腹地的临县白文职业技校,是一所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省级重点职业学校。作为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,该校以'产教融合、服务地方'为办学理念,为吕梁山区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。本文将从办学实力、专业特色、社会贡献三个维度,解析这所山区职校的独特价值。
尽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,临县白文职业技校的硬件设施却达到区域领先水平。41200平方米的校园内,教学楼、科技培训楼、艺术教育楼等11栋建筑错落有致,构成功能完善的教学集群。其中,价值百万的现代化理化实验室可支持30组学生同步实验,与北京师范大学联网的校园网系统,让山区学子也能享受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。
教学团队方面,学校打造了'双师型'教师队伍,60%专业教师持有行业资格证书。在吕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,该校学生连续三年斩获汽修、计算机应用等项目一等奖。这种'理论+实践'的教学模式,使毕业生双证(毕业证+职业资格证)获取率达98%。
学校开设的12个专业形成'工科为主、多业并举'的格局:
特色工科: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配备标准化实训基地,与三一重工建立定向培养通道
数字技能: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短视频制作、电商运营等前沿课程
民生服务:护理专业设置模拟病房,与县人民医院开展联合实训
文化传承:民间工艺专业聘请非遗传承人授课,开发剪纸、布艺等特色课程
这种'专业随产业动'的调整机制,使学校年度专业更新率达20%。2022年新增的新能源汽车检测专业,正是响应山西能源革命战略的产物。
作为国家级培训基地,学校开创了'教育+就业'的扶贫路径。每年举办的16期劳动力转移培训班,采用'3个月理论+3个月顶岗'的速成模式,累计帮助2.3万农村劳动力掌握电工、焊工等实用技能。2021年数据显示,参训学员人均月收入较培训前增长1200元。
学校还构建了'校企地'三方联动机制:与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共建人才孵化基地,与临县餐饮协会开发'护工+面艺'复合型培训课程。这种精准对接市场的培养方式,使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6%以上。
面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,临县白文职业技校正推进两大转型:一是建设'智慧职教'云平台,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;二是深化'校中厂'改革,引入汽车4S店、数控加工中心等生产性实训项目。校长王志刚表示:'我们要让山里娃掌握的不只是技术,而是适应产业变革的终身学习能力。'
这所大山深处的职业学校,正用实践诠释着'职教一人、就业一个、脱贫一户'的办学初心。对于寻求技能突围的农村青年,这里既是改变命运的起点,更是通向现代产业的桥梁。